華商網訊 5月15日,中拉互聯(lián)網發(fā)展與合作論壇在西安開幕,來自拉美多國的政府、企業(yè)及教育界代表共聚一堂,探討數字時代的合作機遇。來自烏拉圭薩爾托市的英語教師丹妮拉在論壇期間接受華商國際傳播中心記者采訪,分享了她對中拉數字合作與教育交流的深刻感悟。她表示,中國向烏拉圭“敞開了友好的大門”,而此次論壇的收獲將助力其回國推動網絡安全教育。
中國向烏拉圭敞開友好大門
丹妮拉在采訪中表示,此次西安之行讓她親身感受到中拉數字合作的深遠意義。她提到,烏拉圭雖是一個小國,但與中國建立了堅實的國際關系。"作為普通市民,我們真切感受到中國的熱情與開放。這里的快速發(fā)展令人驚嘆,而論壇為我們提供了雙向學習的平臺——既分享烏拉圭的經驗,也吸收中國的創(chuàng)新成果。"
丹妮拉特別強調,中國在數字領域的成就讓她印象深刻?!盀趵缯μ嵘癖姷臄底炙仞B(yǎng),尤其是網絡安全意識。中國在這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彼e例稱,論壇期間參與的“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分論壇和網絡安全研修班,讓她深入了解了中國在數據保護等領域的實踐,“這些知識將直接助力我的教學工作”。
把中國經驗帶回烏拉圭課堂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丹妮拉認為技術賦能教育是中拉合作的重要方向。她表示,回國后將把論壇中學到的網絡安全知識融入課程?!拔視蛲?、學生和朋友們分享中國的技術方案,比如如何安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保護個人隱私數據等。
從中拉論壇的會場到烏拉圭的課堂,丹妮拉的故事正是“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生動縮影。隨著中拉數字合作走向深入,如她一般的“橋梁”建設者,正將技術合作的種子播撒進教育、文化等更多領域,讓數字發(fā)展的機遇真正跨越山海、惠及民眾。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