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6日電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海外主流媒體紛紛通過實時轉播、連線會場等方式報道中國兩會,中國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占據頭條位置。外媒稱,這一目標彰顯中國經濟發(fā)展信心。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彭博社5日援引瑞士聯合私立銀行(Union Bancaire Privee)董事總經理 Vey-Sern Ling的話稱,“中國今年發(fā)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勢頭很強勁,而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意味著中國政府愿意支持經濟發(fā)展,這讓市場很放心。”
新加坡《海峽時報》在網站首頁頭圖位置展示中國兩會相關報道。報道稱,中國將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5%左右,并計劃通過“更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推動增長。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5日也圍繞中國兩會刊發(fā)多篇頭條報道與評論,并在網站首頁專區(qū)實時轉播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
報道指出,自2023年以來,中國一直保持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這表明在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和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依然對經濟增長充滿信心。2025年中國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這體現出政府將更加專注于提振內需,提高民生福祉,刺激消費以應對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
新加坡《聯合早報》5日發(fā)表10余篇文章,系統(tǒng)地闡釋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內容。報道指出,中國今年發(fā)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這與2024年制定的增長目標持平,也與市場預期一致。
英國廣播公司(BBC)5日報道稱,中國政府已推出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包括鼓勵民眾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更新廚房電器、汽車、手機及其他電子設備。
“中國政府現在的目標是讓更多的錢進入普通中國人的口袋,并幫助降低經濟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BBC寫道。
“中國兩會不僅是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也直接影響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刊文稱,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關系,中國政府的決策既關乎自身經濟增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全球經濟走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